工信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等有关部门以及京津冀三地政府日前共同编制的《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实施方案》,提出产业分工布局、创新体系、数字经济、绿色低碳等8个重点任务,加速培育形成一批竞争力强的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和优势产业链,为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奠定雄厚产业基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已9年有余,经济、生态和社会实现了明显进步,尤其在交通设施、生态环保、公共服务、产业协同等领域取得了明显成效。
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的成效主要体现在多个方面。2014年以来,北京全市一般制造、商贸物流和企业总部有序疏解,金融、研发等高端服务业对外开放水平迅速提升,有力支撑了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雄安新区、大兴机场等平台很好地发挥了“磁力源”的作用,吸引先进产业要素加速向河北、天津布局落地,智能科技产业、先进制造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等先进产业集群和优势产业链加速形成。中欧班列等国际物流运输平台发展稳健,有力支撑了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的开放水平。此外,京津冀三地围绕产业转移对接企业税收收入分享、新增产业的禁止和限制目录、产业转移承接重点平台建设以及围绕产业链招商引资合作等出台文件或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当前,在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产业分工合作层次不高,产业体系和城镇体系协调度不够,产业协同创新体系不完善,人才跨地区流动的制度安排不足等问题。下一步,推动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要面向打造世界级城市群、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以及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新需求,在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是以更高水平开放提升三地产业协同的活力是前提。开放性是世界级先进产业集群的重要特征,京津冀三地产业协同发展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平台、机制等产业协同的“骨架”“脉络”已经相对成熟,需要的是不断以开放交流产业最前沿的技术、信息等“新鲜氧气”,助推三地产业发展的活力。三地需加强中欧班列等开放平台合作,按照市场化原则,依据产业布局特点加强北京平谷、河北石家庄及廊坊、天津港等中欧班列公海铁多式联运体系构建,实现“产业园区+中欧班列+跨境电商”等模式的完善,畅通开放型产业体系的通道。
二是提高创新引领作用、推动产业在更高水平上实现协同是关键。创新力是一个城市和区域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一个充满创新氛围的区域,能有效避免地区之间的产业雷同和恶性竞争现象。从国内外的实践来看,一个区域更好地发展需要有充满活力的创新源头并通过市场机制带动整个产业体系的转型升级,长三角地区的上海、珠三角地区的深圳以创新带动周边城市的发展就是成功案例。京津冀地区要更好发挥北京中关村的创新作用,并通过搭建政府、企业、科研机构等区域创新联合体,推动创新平台与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网络安全等重点产业项目结合,并实现在京津冀地区的优化布局。
三是加快特色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推动产业体系和城镇体系的融合是重点。围绕提高本地生活舒适性和联通中心城区的快捷性两个重点,加快平谷、房山、唐山、廊坊、沧州等特色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增强产业聚集的吸引力,提高这些节点中小城市的生产生活生态设施水平。在中心城区、特色区域城市、重点强镇等节点之间完善交通等基础设施,大幅度降低人力人才、原料、商品等要素流动的成本,助力跨区域产业承接和转移,推动交通网络、物流仓储设施、高质量公共服务设施等向周边中小城市延伸,提升都市圈和城市群的一体化、便利化水平。
(作者马庆斌 系国家发展改革委一带一路建设促进中心研究员 来源:经济日报)
【责任编辑: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