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制约消费的不利因素,我国有充足的政策工具。要增强信心,着重增强消费能力、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让消费日益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基础性力量。
近期,关于“居民爱存钱是否将影响消费”的讨论再次多了起来,原因是今年1月份、2月份的居民储蓄保持增长。继2022年住户存款增加17.84万亿元,今年1月份住户存款增加6.2万亿元,2月份住户存款增加7926亿元。因此有观点认为,居民的预防性储蓄倾向依然较高,这可能会制约消费的恢复与扩大。
上述缺乏信心的观点忽视了一个重要事实——住户存款增长具有惯性,居民储蓄回归常态需要时间。在经历了高增长之后,居民储蓄想要在一两个月内快速骤降,这既不现实也不科学。一方面,居民转变风险偏好需要时间。当风险偏好较低时,居民的投资增长放缓,进而推动存款上升。截至2023年1月末,我国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产品来源于住户部门的资金余额同比下降了2.5%,这表明居民更倾向于储蓄而非投资。另一方面,受假期因素影响,大多数企业在春节前发放了工资和奖金,这使得部分企业存款转移到了住户部门,住户存款增加。
因此,对于短期内居民储蓄增长的现象,没必要过度解读,更无需过度担忧。相反,前期积累的预防性储蓄恰恰是接下来消费恢复的有利条件。要善用预防性储蓄,使其逐步释放为实际消费需求。当前,消费需求已经出现了一系列积极变化,今年1月份至2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5%,实现了“由降转增”,居民出行旅游、文化娱乐消费明显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