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吕红星
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这是党中央对当前经济工作的明确要求。
在稳增长的各项措施中,有效投资无疑是极其重要的角色之一,而投资基础设施建设正成为稳增长的有力抓手。
近日,国务院印发《扎实稳住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措施》(以下简称一揽子政策措施)。一揽子政策措施要求加快推进一批论证成熟的水利工程项目,加快推动交通基础设施投资,继续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稳定和扩大民间投资,促进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稳定增加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
财政政策在拓展基建投资空间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二级巡视员、研究员张俊伟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既是全面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精神和政府工作报告的内在要求,也是当前采取实际行动、加强逆周期调节行动的明确信号。
记者了解到,为应对当前经济形势,中央连续部署稳投资举措,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以促进基建投资为主要抓手的增量政策正加速推出,新一轮基建投资空间正在打开。例如,交通运输部计划在今年原定目标的基础上,再新增完成新改建农村公路3万公里、实施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3万公里、改造农村公路危桥3000座。预计2022年底,累计完成新改建农村公路15万公里、实施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8万公里、改造农村公路危桥8000座。
在IPG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看来,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是稳投资、保增长的重要抓手与举措,也是当前逆周期调节政策中促进投资的政策具体落点,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这种定调无疑是及时而准确的。
5月30日,全国财政支持稳住经济大盘工作视频会议在北京召开。国务院稳经济6方面33项一揽子政策措施中,有24项直接涉及财政部门的职责,涵盖税收、专项债券、政府采购、支出政策、民生社保等。
在张俊伟看来,和其他政策相比,财政政策在拓展基建投资空间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政府可以较快地采取行动增加公共支出、降低企业税费、弥补社会发展短板,在经济下行、社会预期偏弱的时候,更多地发挥扩张性财政政策的作用,对于扩大社会总需求、稳定社会预期、稳定宏观经济运行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较其他政策,财政政策一方面可以以国债等投资工具直接支持基建项目,另一方面还可以以税收、投资补贴、政府采购等工具来撬动更大基建投资规模,从而使得财政政策在拓展基建投资空间方面更具优势。柏文喜表示。
数字经济领域的新基建正成为新投资热点
当前,随着人工智能、5G、云计算等信息服务的进一步落地,数字经济规模不断扩大,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记者了解到,东数西算工程正成为今年新基建的重要发力点。国家发改委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全国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中,新开工项目25个,带动各方面投资超过1900亿元。其中,西部地区投资比去年同期增长6倍。十四五期间,预计大数据中心投资将以每年超过20%的速度增长,累计带动各方面投资将超过3万亿元。
天津市数字经济商会会长、北京市房山区政协委员、中创时代大数据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吕鹏辉对本报记者表示,国家大力支持发展数字经济,对我国经济发展变道超车、促进企业数字化改革具有重大意义。
当前,财政税收政策与数字经济的衔接性与适应性上还有提升的空间,如果能够通过调整财政政策为数字经济新基建赋能,不仅可以有效缓解疫情影响,在稳经济、稳增长的同时,还可以进一步促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吕鹏辉进一步表示。
在张俊伟看来,在数字革命的背景下,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竞争激烈,政府应该在加强基础设施、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提高民族产业竞争力、保障国家经济安全方面有所作为。目前,我国政府投资的领域不仅涵盖了道路、桥梁、污水处理等传统基础设施,还包含新型基础设施,例如数字经济基础研究、互联网+基础设施等。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在推进数字经济加快发展进程中可以发挥重要的促进作用。
吕鹏辉认为,财税政策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加快构筑我国数字经济发展优势。
第一,加强数字化赋能,保障新基建底气。保障数字经济新基建合理布局、合理规划、合理匹配,推动数字技术在传统产业的应用场景建设,不断拓展数字产品、数字化赋能平台和服务的消费市场,促使产、学、研之间能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第二,加强政策奖励赋能,增添新基建力气。加大新基建政策支持,加快布局新基建落地,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实现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第三,加强人才技术赋能,注入新基建活力。加大对5G技术、大数据等新技术领域的投资力度,加强与科研院所、高校等合作,建立专项创新基金,对于企业引进的专业人才给予安家费、落户指标、减免个税等补贴,从而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第四,加强减税降费赋能,卸去新基建重力。通过实施减税降费政策,对新基建项目税费给予适当地降低,对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免除增值税,对小规模企业以减半征收所得税等方式减轻企业负担。
在基础研究领域,引入‘揭榜挂帅’竞争机制,显著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加快基础研究、关键技术的突破。在产业孵化领域,借助产业引导基金、财政补贴、产业孵化器等方式,按照市场机制对创新项目进行筛选,加快孵化、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在‘互联网+’领域,采用PPP等方式,引入社会资本广泛参与,以加快推进步伐,进一步提升产业效率。张俊伟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