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经济网
市场经过了近半年的调整,无论是指数还是个股都有不小幅度的调整,现在的时点,有善于动态的去看待不同风格,不同行业,比较性价比的优秀基金经理,分析市场脉络,总结投资得失,对于投资人来说非常有价值的。近日记者采访了均衡成长投资旗手、长盛基金副总经理、长盛同盛成长的基金经理郭堃,就投资者关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交流。
仓位调整幅度不大 组合搭建以成长为主 周期为辅 均衡配置
记者:请您对自己的投资的体系做一个简单一点的介绍。
郭堃:在仓位管理上,我一般做的幅度不是特别大,但这两年还是做了一些调整,比如今年从去年底85的仓位,在一季度末做过10个点的调整,整体上调整幅度不会特别大。
首先,我的组合以成长作为主线,在成长和周期里面做搭配。在一个偏均衡的组合里面,成长占绝大多数的。成长最低也不会低于70%;高的时候可能整个组合里全偏成长。在成长和周期里面,我们可能会更多依据成长相对于周期的估值溢价,去做一个动态的调整:如果觉得成长相对于周期的溢价幅度特别大,比如说成长处于它历史的分位数的一个较高位置,周期一直处于底部,会相对的把权重分配给周期。但如果成长相对于周期的溢价大幅收敛,我觉得现在可能处于这样的状态,或者说两边都非常低估的时候,组合里面更多就以成长为主。
再者,在成长的内部与周期的内部细分领域的搭配。成长内部分成三大板块:一是偏成长型的制造业,二是整个大的消费,包括医药,三是TMT。我们根据每个板块,尤其是细分行业的性价比,去做出综合比较,哪个板块的性价比相对较高,景气度和估值的匹配性更好一些,就会在我们权重里面相对占比高一点,否则,在权重里面相对占的少一点,但总体上单一行业的比例不太会超过20%。最主要的原因是看好某板块,我其实更喜欢从里面找出最好的一两个公司去配置,而不是把这个板块里面的公司全部买一遍。这可能跟自己持股周期比较长的习惯有关。
周期内部,我的组合基本不太会买偏大宗的周期品,因为这种商品价格波动受到的影响因素实在太多。所以我周期品里的组合搭配,除了金融外,更多的偏向在有供需平衡表逻辑的品种里进行选择,包括化工、有色这些的小品种,我们较容易去清晰计算出它的需求增速和供给产能的投放进度,以此去判断它所处的周期阶段,这个相对容易把握。
最后,当我们划定了某一细分领域的权重之后,再花大量的时间精力从里面选出一些长期看不错、持续性确定性都很强;从短期去看,估值匹配度也比较好的公司去重点配置,把我们原先设定好的细分板块的权重填充满。我自己的投资框架大概是这样。
成长板块里笼统地看机会可能是,新能源>军工>汽车零部件,TMT的汽车电子或有机会,半导体估值可能没到较好的水平,医药略>TMT,消费相对谨慎
记者:请问,成长板块本身调整幅度不小,同时各个板块基本面都有不同的变化,从您的角度,给我们介绍一下这些板块里面,现在哪个行业的性价比更高一些?
郭堃:成长型的制造业,TMT、医药和消费,如果先把这4个领域放在一块去看的话,我觉得现在整个偏成长型的制造业,虽然有些在盈利端可能会受到一些原材料成本的影响,但总体上它的性价比相对来说是最高的。
医药跟TMT其实差不多,从性价比去看的话,医药很多品种的确定性要高很多。医药好于TMT,再后面我觉得是整个的大消费。如果再细分的话,制造里面新能源是性价比最好的;再往后军工、汽车零部件也还可以,但相比新能源的估值略贵;TMT里面像消费电子还有部分的汽车电子,还有一些通讯里面,比如说光通信也都还处于一个性价比较好的阶段,尽管它的景气度,可能不像新能源那么好,但它的估值确实也到了一个非常底部的位置;关于半导体,我觉得国内的这些半导体公司的估值没有跌到一个特别便宜的水平,没有到可以重仓的阶段;然后医药里面的器械,包括一些CXO,从它历史上、包括对于未来成长的稳定性来看,都处于性价比相对较高的阶段;在消费整体上,从去年底开始一直比较担心收入对消费的负反馈链条在不断形成和强化。尽管很多股票有时候会反映到疫情修复之后的消费复苏,但复苏进程现在还是比较难有特别乐观的预期。虽然很多公司确实是比较优秀的公司,但估值还没有到能让人特别放心的阶段。
记者:消费板块,因为毕竟也是一个很大的权重性的板块,包括猪周期,还有包括白酒,您的观点是什么样子?
郭堃:白酒包括整个酒水消费里面,真正最高端的可能是相对来说稳定性最强的,因为它受到整体收入性影响可能是最小的,因为从量的占比上看,它确实非常小,它面对的消费客群,这最狭窄的部分人群他的这种收入端受到整个大环境的影响,其实是最小的。我觉得高端相比次高端来说,这个阶段它的稳定性可能是所有的这些可选消费里面最强的,所以也是最值得去配置的。
其他的多多少少都会受到大环境,包括收入端的影响,因为跟整个大环境的关联度最高,所以客群越广泛的可能受到的影响就越大,像对白酒的判断,总体上高端比次高端还有一些区域酒要好。
猪这一块,我觉得这可能是我组合里面比较少有的一个偏博弈性的,因为对这里面股票价格的把握性,还是挺难去评估的,它每一个阶段什么时候开始涨,什么时候开始跌,它其实在动态变化,不像有一个特别有迹可循的规律,所以它每到下一轮周期,它整个股价的反应可能都会前置,结束的也会比之前快。我觉得这里面把握性还是比较难的,从我自己的角度去判断,我把它作为一个比较偏博弈性的品种。
新能源、军工性价比相对来说更高,需求端的确定性相对较强
记者:疫情对消费、经济的影响,导致需求端会受到一些抑制,但是疫情是不是对整个制造业的影响都是类似的情况?
郭堃:比如说我们觉得新能源、军工这两个品种,它性价比相对来说会高一点,第一它需求端的确定性相对较强,而疫情对供给端更偏一种一次性的影响,很多需求只是延后,但消费品的一些需求现在消失了,当收入端的影响作用于整个消费端,这个影响可能会更持续一些。
所以疫情对新能源和军工需求端韧性的影响不会有消费品和其他行业那么大。
供给端的影响好多是一次性的影响,因为停工停产能确实没有办法,就这个季度业绩确实会比较差,但是从下个季度开始,只要需求还在,通过加班加点,可能还能把产能的潜力发挥的更充分一些,后面很快就会追上来,问题可能就不是特别大。从需求端的韧性去看,这几个行业,可能受影响相对比较大的是更偏消费品的新能源车,二季度缺失的需求,能不能从三、四季度来补充,现在大家都有一个预期,到了三四季度,只要需求在,就能把产能利用率往100%去提,甚至还再去超产,能把前面给补回来,但我觉得新能源车是这里面最值得担忧的,因为它最终还是to c端的,如果和其他消费品一样,缺失的整个二季度不一定能从三四季度补回来。
当然,如果再看长一点,比如明年它终将是回补的,因为新能源车趋势电动化的趋势是不会再有任何逆转的。
发电领域里的需求端是不会变差的,这里面我相对来说更看好海上风电,在现阶段,或者说再看后面几年,海上风电可能会比光伏更好一些。
另外就是军工,尤其是在现在环境里面,军工的需求端是不会受到疫情影响的,我们看到包括20年那波疫情,全国很多地方都停工停产了,但是很多军品受到最先保障。
从估值来看,4月下旬的调整,成长股估值回落至底部区间
记者:从估值的角度看,您觉得到什么时候会是市场比较底部位置?我们应该通过观察哪一些因素,能够判断说整个成长的这个风格已经可以回来了,可以去稍微看得更乐观一点了?
郭堃:从短维度估值去看的,在4月份这波反弹前的估值已处于历史底部区域。从整个历史上看的话,那一波成长股对应的估值它都基本上在分位数上都是在0~20之间的,有很多板块可能都已经是历史上0%的分位数了,我们稍微定性的去看,那时候我觉得基本上成长股的估值,如果我们看到明年的话,(今年整个盈利预测它比较难),我们就假设明年它是回归到一个正常的状态,做一个正常的预测,基本上看那一些成长股在那个阶段基本上估值都跌到了15~25倍,一些成长性可能相对来说没有那么强的,基本上到了15倍,有的还更便宜的一个估值。
成长性好一点的,但是反弹又高一点的,大概基本上也就是25倍左右,大概平均去看的话,所以整体上包括这一轮反弹,15~20的估值依然还是处于一个挺便宜的位置。
所以从估值角度去看,前面基本上就已经到底部了,如果稍微看长一点的话,其实它向下的风险已经不是特别大了。
总体看来,二季度是企业业绩底部,预计从三四季度开始会慢慢的环比恢复。从估值来看,4月份跌完那波之后,就是底部了。至于股价后面还会不会继续下跌,这比较难判断,因为受到的海外、国内因素的影响实在是太多了,所以看某一个时点它是不是绝对低点仍较难判断。
记者:您在整个医疗医药行业整体思路是什么样子的?
郭堃:其实我们从18年仿制药大量采购之后,基本上就把A股里面好多相关公司给屏蔽掉了,其实这几年大家基本上配置相对比较多的环节,也就是医疗器械,包括设备、CXO,然后还有医疗服务,另外就是创新药,这两年可能还加入一些上游的原料药或者生物试剂,但这个可能都跟前面那些包括创新药都有比较深的关联。但我觉得医疗服务从性价比去判断的话,它相对来说比较贵:CXO我前面一直觉得它比较贵,但现在很多公司基本上对应明年的估值水平也就在30倍左右,已经到了一个值得去比较多的去配置的位置;医疗器械这一类的,确定性比较高,去年以来大家过度的担忧了集采对医疗器械板块业绩造成的影响,又选择性的去忽略了很多有利的因素,包括混合国产化的比例提高、整个医疗新基建的触动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