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5月13日电(记者沈寅飞)一项科技金融新型政策工具,在短短一年的试行时间里,让13家国家高新区内2.23万家企业获得财政资金支持56.3亿元,从各类银行机构获得贷款授信和创业投资289.8亿元。
近年来,科技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根结在哪里?这项科技金融新型政策工具——企业创新积分制究竟是如何解决难题,又是如何发挥作用,接下去又会如何发力?记者就此展开采访调研。
科技融资与金融机构信贷缺少桥梁
近日,业务扩张订单增多的喜事却让苏州高新区内企业江苏唯侓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唯侓机器人)负责人犯了难。
受疫情、原材料价格和运输成本增加等影响,近期资金量需求增大,正愁没有好的途径。唯侓机器人负责人说,高新区科创局科技金融服务中心在了解到我们的困难后介绍了企业创新积分制,相关银行在查询了我们的创新积分情况后,不出3天就成功获批1000万元授信,并且利率低于基准利率,解了公司的燃眉之急。
事实上,像唯侓机器人这样的科技企业遇到的暂时性资金短缺并非个例。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研究员王胜光指出,目前我国促进中小科技企业创新发展的社会认知、资源条件和政策工具等并不匮乏。但发生在中小科技企业与外部支持力量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是重要制约,这就经常会导致外部的支持性资源、举措等低效或错配。
需要建立一种精准支持企业创新的新型政策工具,能够精准识别和有效发现研发能力强、成长潜力大的科技初创企业,为这些企业增信授信,助力科技企业快速成长。科技部火炬中心相关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如何引导金融活水精准流向优秀科技企业
杭州众传数字设备有限公司是一家中小型科技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一直是企业面临的问题,而杭州市滨江区启动的企业创新积分试点工作,却让企业的相关人员动动手指就获得了贷款。
这是基于企业创新能力的科技企业增信机制。杭州高新区(滨江)科技局产业促进科科长刘景涛说,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普遍面临的融资难问题,企业创新积分评价体系将银行、担保机构拉入系统,形成融资闭环,利用创新积分获取贷款。
杭州高新区内多方解决科技企业融资问题的事例仅仅是一个缩影。2020年12月,科技部火炬中心在杭州高新区、广州高新区等13家国家高新区启动了企业创新积分制试点。试点工作实施一年多来成效显著。
数据显示,2021年,13家试点高新区依据企业创新积分,累计为2.23万家积分企业提供财政资金支持达56.3亿元,同时还将当地的科技项目、用地指标、人才住房等政策与企业创新积分有效衔接。各试点高新区积极加强与各类银行机构的合作对接,联合设立了企业创新积分贷等专项金融产品30余项,2021年为积分企业累计提供贷款授信和创业投资达289.8亿元,有效引导金融活水精准流向优秀科技企业。
王胜光认为,企业创新积分制以量化方式反映中小科技企业的创新发展程度,也通过积分的高低客观反映不同企业之间的创新发展差距,这会极大方便政府的精准施策,也会极大促进金融机构、投资资本和市场力量等的精准发力。
企业创新积分制红利 33万家高新企业有望受惠
那么接下去企业创新积分制还会有哪些亮点、又会如何继续发力?
科技部火炬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科技部火炬中心将根据科技部工作部署,在两年来国家高新区企业创新积分制试点实践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大做强做优企业创新积分制政策工具,重点面向全国33万家高新技术企业全面推广企业创新积分制政策经验。
银行等金融机构则纷纷表示将会进一步深入在企业创新积分制为基础上的各方合作。如中国银行表示,已与科技部火炬中心达成深度战略合作,正在依托企业创新积分制指标,构建面向科技型企业的综合评价体系,开发创新积分贷专属信贷产品,提升对科技型企业的精准服务能力,推动科技、产业、金融的良性循环。
对于企业创新积分制,国务院参事、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刘怡建议,未来可在进一步加强企业创新分类评估的基础上,结合政府科技投入产出效率,持续完善和推广企业创新积分制,全面反映企业创新能力、创新潜力及社会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