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企重申对中国市场信心:疫情影响短暂,投资计划不变
random.random_zuozhe
05-11
0

近期上海的突发疫情,让大量企业和个人受到了较大影响,其中也包括外企。

自2002年在全国率先出台鼓励跨国公司设立地区总部以来,上海始终保持内地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最集中城市的地位。上海市统计局显示,今年一季度,上海全市外商直接投资实际到位金额比去年同期增长17.8%。其中,第三产业外商直接投资实际到位金额占比为97.0%。新增跨国公司地区总部15家,外资研发中心6家。这意味着,截至今年3月末,上海市累计设立跨国公司地区总部846家、外资研发中心512家。

外资企业是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扩大开放、促进国际经济交流合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加快其复工复产对于保持上海市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巩固提升产业全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复工复产工作正在稳步推进,包括默克、汉高、西门子、采埃孚等多家外企都重申了对中国市场的信心。

投资计划不变

我们在中国投资的计划不会改变。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第一财经,持续对中国项目进行投资,以及下一步继续推进国产化进程,这些都不会改变。

作为法国最大的体外诊断公司,梅里埃近年来陆续把地区总部和研发中心设在了上海,并在长三角布局了生产基地。把中国视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市场的梅里埃,这些年在中国的投资不断加码,上海的疫情也更多被视为短暂的影响。

作为扎根中国的外资企业,亨斯迈是化工行业的上游企业,旗下两家生产企业都在上海首批复工复产的白名单上。亨斯迈亚太区地区总部与亚太区研发中心均设在上海。

疫情带来的挑战都是暂时的,我们已经积极投入复工复产并为全面提升产能恢复正常运营做好了准备。亨斯迈集团聚氨酯事业部亚太区总裁潘律民告诉第一财经,2021年位于上海的亨斯迈集团亚太区地区总部正式升级为投资型地区总部。中国不仅是亨斯迈集团在全球的第二大市场,而且也是亨斯迈最重要的增长引擎之一。因此,扎根中国、持续与伙伴推动行业长期健康发展的计划不会改变。

潘律民提出,亨斯迈亚太区地区总部与亚太区研发中心所在的园区从3月上旬起启动了员工居家办公的工作模式,而园区目前已入驻了首批复工员工,以研发中心工作人员为主,研发人员需要实验室的环境。接下来,亨斯迈将在中国推出更多基于循环经济的聚氨酯创新解决方案,以赋能中国汽车、保温建材等下游行业的产业升级。

德国深度清洁专家卡赫,近年来把更多资源向中国倾斜,不仅在中国设立了销售和制造双总部,还决定在今年投资1亿元打造全球首个高科技研发中心,进一步扎根中国。卡赫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唐晓东也对第一财经表示,卡赫在中国的投资计划不会改变,长期的规划不会因为短期的疫情而改变。

默克中国总裁兼电子科技中国区董事总经理安高博(AllanGabor)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长期的信赖建立于不变的承诺与行动,我们在中国开展业务将近100年,对中国的投资保持长期坚定,并逐步推进我们根植中国、服务中国的本土化战略。

今年年初,默克电子科技在中国制定了新的战略,其中特别强调在中国投资倍增计划。新增投资将聚焦芯片制造领域,包括新建和扩建上海及其他地区一系列电子材料本地化生产、研发和供应链设施。

目前,默克的光电材料制造基地位于上海金桥,包括工厂和研发实验室,主要为显示和半导体提供解决方案,对产业链至关重要。4月7日,默克通过政府审批,部分员工进入闭环生产。

本轮疫情并没有改变我们的初衷和方向,默克金桥工厂正在尽最大可能维持部分产能运营,虽然我们的新增和扩建计划略有延迟,但疫情过后就会稳步推进。安高博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中国是全球经济的引擎之一,更在全球疫情时期彰显出经济韧性,在保障全球供应链和产业稳定中发挥关键作用。联邦快递高级副总裁、中国区总裁陈嘉良表示,一直以来,中国在联邦快递的发展战略中都占据着重要地位,我们致力于与中国市场同频共振,将以长远眼光和战略支持中国持续发展。

复工复产进行中

德国工业巨头西门子在积极推进复工复产,各业务部门、制造工厂和物流部门正在通力协作,积极应对疫情挑战。上海疫情防控正处在关键时刻,上海是西门子在华业务发展的重要基地,也是西门子在中国首家永久办事处所在地,我们见证并参与了上海的高速发展,西门子作为中国值得信赖的合作伙伴,将继续坚定履行我们的社会责任。西门子全球执行副总裁,西门子中国董事长、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肖松博士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西门子医疗作为首批进入上海复工复产白名单的重点企业,目前产能正在逐步恢复。西门子医疗大中华区总裁王皓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西门子医疗对中国市场始终充满信心。疫情不会影响西门子医疗深耕本土、进一步加强本土化的战略与决心。‘健康中国’既是中国重要规划,也是西门子医疗全球战略新征程的重要驱动力。我们为此进行了本土化战略的全新升级,更积极地参与中国‘十四五’医疗装备产业发展规划目标的实践中。

另一家德国化工巨头汉高也在疫情期间实施了闭环生产。汉高大中华区总裁荣杰博士(RajatAgarwal)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汉高一直密切关注国内新冠肺炎疫情的发展。在我们的业务受到影响的地区,汉高积极采取疫情防控举措,保障我们的员工及合作伙伴的安全,并保证业务的持续运转。

在上海,汉高的龙工厂被列入首批复工白名单企业,已恢复了一定的产能。汉高龙工厂位于上海化工园区,于2013年建成,是汉高全球最大的粘合剂生产基地。

荣杰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我们计划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继续增加产量。我们相信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随着新冠疫情逐步得到控制,经济活动会有所改善,人们的生产生活能够恢复正常。

近日,随着联邦快递正式列入上海市复工复产重点外贸企业白名单,公司在上海相关业务和产业链的恢复也开始提速。

上海一直是国际快递巨头联邦快递亚太区重要的快件和货运转运中心,上海疫情封控管理以来,联邦快递也在尽力保持运营,全力保障跨境物流的畅通和地区供应链的稳定。

3月28日,上海开始在全市范围内、以黄浦江为界,开展新一轮切块式、网格化核酸筛查,联邦快递上海国际快件和货运中心也启动紧急部署,数百名员工提前赶到浦东机场,在各个物流环节中进行封闭作业,以确保出口国际快递业务的正常开展。

在当地商务、机场、海关、防疫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们申请到多张《上海市防疫保障临时通行证》,同时搭建了自提预约线上登记平台,由销售团队和客服团队帮助有需求的客户提前在平台预约取货,操作团队则按照预约名单,统筹仓库资源的安排,最大限度满足众多客户每日的自提需求,加速货件流转。联邦快递相关人士告诉第一财经记者。

与此同时,公司还设立了疫情急需物资专用通道,优先满足如救护车芯片、电力生产配件等保障防疫和民生的紧急货件运输需求,为华东地区的多个行业、众多客户紧急运输了大批生产原材料和设备零部件,缓解企业产线告急的压力。

3月28日上海封控管理以来,联邦快递从上海始发的出口业务一直在正常开展,自4月25日起,前往上海浦东国际机场的进口国际快递货件也恢复接收。

挑战亟待解决

虽然长远来看,疫情影响是短暂的,但眼前的挑战也不小。

尤其在4月份,大量企业受困于物流和现金流,业务几近停滞。其中,梅里埃对部分地区的医院曾出现了断供。不过,全国物流以及供应链都在尽快恢复中。而梅里埃也在和上下游合作积极申请通行证,打通物流。眼下,他们还面临仓库缺人手的挑战。

卡赫在全球有近20家工厂,中国工厂的本土化程度最高,设在江苏常熟的工厂目前处于封闭式运转中。唐晓东表示,疫情对消费者市场的信心带来较大影响,另外由于卡赫有不少产品从海外进口,中国工厂的货物以出口为主,仓库和销售团队都在上海,因此在销售与货物流通上均受一定影响。接下来加快推进供应链的复工复产,恢复国内外物流通畅,对企业而言至关重要。

潘律民表示,闵行工厂已于近日复产,产能正在逐步恢复中,同时,由于闵行工厂是汽车行业供应链的重要节点之原材料供应商,他们也在加急处理汽车行业客户的紧急订单,整体复工复产形势向好。

总体向好之外,亨斯迈也面临不少亟待解决的难题。以亨斯迈闵行工厂为例,目前工厂有十多名员工,而复工复产通行证额度已近耗尽,包括人员离开小区返岗通行证与物流卡车通行证,维持较低产能状态的工厂只能逐渐爬坡恢复。

随着更多企业复产,目前闵行工厂产能将不足以应对增加的产品需求,人员返岗与提升产能是迫在眉睫的问题。潘律民说,生产所需的库存原料也逐渐耗尽,是否有足够的物流运力加以补充,同样亟待解决。

总体来说,在复工复产的过程中,他们还面临产业链上下游都亟待打通、物流限制逐步放开、员工换岗轮班问题等方面的挑战。

前欧盟商会副主席斯蒂芬·萨克(StefanSack)博士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短期内中国的疫情对于德国和欧洲企业会难以避免地产生影响,但他不认为一些企业会因此失去对中国市场的信心而撤离中国市场。

中国市场拥有全球最大的消费群体,中国经济的发展也仍然是全球增速最快的,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企业很难放弃中国市场。萨克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疫情的影响是短暂的,疫情结束后,经济会很快恢复。

一直以来,上海市各级政府都为外资企业提供了良好的营商环境,对于我们而言,上海这座城市见证了多个联邦快递的发展里程碑,我们对上海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陈嘉良对记者表示。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洪榕:跟随聪明的钱,投资不再迷... 《洪校长的投资课》过去讲过很多的内容,不过对于聪明的钱或者说如何紧跟聪明的钱这部分,其实讲的不是很多...
扩投资稳经济下半年基建投资有望... 展望下半年,国内经济前景改善仍是确定大方向,基建投资作为稳增长的主要抓手,有望继续提速,大项目对拉动...
2022年5月13日投资策略分... 基于指数开发的策略种类繁多,不同的投资者因风险偏好和投资习惯不同也往往会选择风格各异的策略。
海外VC蜂拥、国内投资人热议,...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申俊涵 北京报道Web3.0正成为创投机构最希望抢占的新风口。在海外市场,桥水...